潛意識的圖象化─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對於理性主義開始產生懷疑。由於戰爭爆發所帶來的經濟衝擊和社會蕭條,對於生命存在的質疑、絕望深刻反映在思維上,逐漸轉化為對內心的探求。達達主義的奇發異想和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發表的精神分析學說的種種影響下,超現實主義這種超越理性與想像界定的文學藝術流派便慢慢在歐洲興起了。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這名詞是由達達派的詩人與評論家-安德烈布爾頓(Andr’eBreton)在『超現實主義宣言』(The Surrealist Manifesto)所發表提出。他認為超現實主義是放棄腦內既定傳統法則,而在現實世界中去實現夢境中的幻想。超現實主義代表人物有奇里軻(Giorgio Chirico)、達利(Salvador Dali)、米羅(Joan Miro)、德爾沃(Paul Delvaux)、夏卡爾(Marc Chagall)等。
心得:
每個文學藝術流派的興起、沒落都和歷史的變動的關係緊緊相扣著,當社會穩定成長時,人們對於理性的探索就會加深,相對的也帶動了科學和工業文明的發展;而超現實主義的產生,在兩次大戰之間的時代背景,因為工商業的蓬勃發展並未帶給人類期待中的安逸和平,而是更大的災難,因此人們是徬徨、對未來感到無助的。精神上的消極反映在達達主義的怪誕上,同時心理學家進一步對夢境的剖析,引發藝術家對超越現實的渴求。
向來超現實主義給人詭異、而不合邏輯的印象,正因它對於所謂的理性法則和思維有打破的企圖,純粹運用人類的想像和隨手的意識去創造一件將現實世界與夢境融合的作品。超現實的美是超乎理解的、是破除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美感不單只是給人視覺上的和諧與舒適感,還有一種美的表達是扭曲、矛盾、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這往往是成為一般大眾對超現實主義作品感到些許不適感且很難感受到畫家欲傳達的意念的主因。在題材和技法上,往往是將不相干的事物拼貼並列在一件作品上,錯置事物應有的擺向,或者用更精細、更寫實的手法去呈現真實世界中太過真實而顯得虛幻的奇異反差。
其實,超現實主義看似隨性、像胡亂拼湊出的作品是用更超越理性的省思去檢視內心的浮動和變化的,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觀察人們在不刻意的狀態下(所謂的潛意識)所產生的幻象與夢境。而某程度而言,超現實主義作品中的怪誕錯亂,也象徵著現實世界和人性的荒謬,同時釋放了人們心靈的束縛,勇敢的傳達潛意識中對現實各種自然或非自然限制的反抗。
以下列舉兩件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
1.『哈里昆的狂歡』(Carnival of Harlequin)─米羅(Joan Miro)
畫作將平面空間透過非常理的漂浮轉化成立體的空間,在各式圖騰與類生物中呈現歡樂慶祝的宴會氣氛,特別是用直接繪出音符與樂器的方式和優美的許多弧度線條將音樂、節奏圖象化的突顯了出來。色調上,底色用基本的大地色系,而物件則用較明亮搶眼的黑、白、紅、藍等,整幅作品在這絢麗的色彩下熱鬧生動了起來。構圖所創造出的類生物及抽象圖形像是顯微鏡下的微生物和自然界的象徵,這樣狂歡的情緒彷彿是大自然在肉眼可見之外蓬勃的律動,使整幅作品有小宇宙的包容及和諧。
2.『記憶的執著』(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達利(Salvador Dali)
這幅作品的意念是極為荒涼而孤獨的。畫中的每一主題一再強化『孤獨』與『時間』這個兩個主題:枯木、靜閉眼睫的羽翼、停滯的蠅蟲、爬行的螞蟻、軟性而融化的時鐘。孤獨常常使人感到時間的緩滯與停擺,孤獨屬於情感的,而時間屬理性的,這樣糾結的兩個感受達利用寬闊滄桑的單調背景去強調內心的寂靜。當中覺得最為巧妙的就為爬行的螞蟻,以微小的行進這樣的『緩動』去反襯出孤獨靜止中細微的浮躁和不安,而達利的畫風是相當寫實和精細的,似真非真的魔幻寫實,就如同總是清晰的夢境畫面卻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之中。
=======================================
若不是剛剛在找帳密信
早就忘了我曾經為一個人寫了好多作業
寫著那些我懂的我不懂的,玩弄文字
不是聖人,是傻瓜
至少始終是屬於我腦袋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