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覺得自己寫不出什麼,但還是想寫
覺得離心得文好遙遠,都快拉不回來的感覺
上個月,去光華閒逛
總算是下決心買了"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誰も知らない)"
結帳時,老闆娘很好心的提醒我:他(導演)的新片也出了喔
當初這部片要上的時候,對親情片(還有動物片)一向沒輒的我
並沒有多大動力去看
(雖然很愛哭,卻也不喜歡自己老是哭哭啼啼的消極抵抗)
老闆娘的提醒,基於對"無人知曉"的喜愛
決定還是找來看了
不過假設是企圖從這部片找到"無人知曉"的感覺
恐怕是會抱著強烈的失落到片尾結束
當然,是枝裕和獨特風格是一貫的
我最喜歡他電影的兩種特色,這部片也不例外
1.透明感
會如此喜歡"無人知曉"的絕大原因在於他對於光線的掌握
感受得到緩緩的氛圍流動,甚至讓人覺得空氣中的懸浮都清晰可見
即便情感多麼沉重,鏡頭下總感覺是個與塵世脫離的夢境
2.無邪的孩童
這個要件往往也帶著上一個要件。在他的電影裡看不到故作成熟的小孩誇張的演技
其實我不是那麼蘿莉正太控的,不過總是會分外喜歡他電影裡的小童星
在反觀自己居住城市裡所看得到的孩童
這何嘗不也是個烏托邦?
擁有這兩項要素,或許為是枝裕和被喻為電影詩人的原因
橫山家之味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寫到這裡 很想說下回待續)
簡單來說,就是一道"淡而有味"的日本家常菜
其實這種返鄉的題材,台灣拍過不少
不外乎就是親人之間的糾葛在餐桌下暗湧
但它真的很淡,淡到彷彿就覺得只是闖進一戶尋常人家看著他們話家常
他的電影讓我想起了日本名導演小津安二郎
一如"晚春"、"東京物語"、"茶泡飯之味"
主軸簡單,背後所蘊藏的情感卻是相當真摯的
角色個性鮮明卻不平面
尤其是橫山家的父母,那種慈祥亦或嚴謹的父母都像是某個家庭的樣本
然而背後卻也有著情感上的恨和衰老的無力脆弱
讓我非常喜歡這兩個長者
雖說是親情片,即便是到了最後結束
那種淡淡的情緒並不是教條式的告訴你:要好好孝順父母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釋懷
人生並非一定得對於遺憾抱著
「如果當時能夠如何如何,我一定會怎樣怎樣」這樣的必死誓言
我認為那只是一種為了讓自己好過的軟弱
也是用道德去偽裝出的力量
當時的確費很多心力終究決定釋懷了罪惡
因為我明白那擊不倒思念
如同片名"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我依舊希望自己不斷迷惘卻毫不掩飾真實的走下去
=====================================
原聲帶是由吉他演奏構成,大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